发布时间:2017-04-12 广场舞之家【娱乐】
摘要:《人民的名义》典型的反腐倡廉剧,很多人都说这部剧的尺度非常的大,当然这个尺度说的是针对官场的尺度,下面十万个广场舞之家小编将为你解答人民的名义官场潜规则有哪些?人民的名义有哪些正能量? 人民的名义官场潜规则有哪些? 1、说一套,做一套 官场里有些
《人民的名义》典型的反腐倡廉剧,很多人都说这部剧的“尺度”非常的大,当然这个“尺度”说的是针对官场的尺度,下面十万个广场舞之家小编将为你解答人民的名义官场潜规则有哪些?人民的名义有哪些正能量?
人民的名义官场潜规则有哪些?
1、说一套,做一套
官场里有些人常常有着两套话语体系,在表面上冠冕堂皇,口口声声都是党啊人民啊,你乍一听还觉得这人政治觉悟很高,有服务意识 和牺牲精神;但背后却是狼狈为奸、贪污腐败。不少官员明知道自己在说谎,也明知道对方在说谎,可他们在公开场合还是会配合彼此 ,把戏演下去。
就像剧集第一集中的赵德汉。没错,他就是以贪污赃款多到烧坏了一台点钞机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为原型改编的。当检 察官找到赵德汉家中时,他住破旧的楼房,装修非常寒碜,他的晚餐是面,手里还拿着一块蒜。他还告诉检察官,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 班,每个月给家中的老母亲寄300元钱。可实际上了,他在另外一栋别墅里满满当当地藏了两亿多元的现金。
现实中,不少官员把“两面派”做得淋漓尽致。
2、权力寻租,小官也能巨腐
还是说那赵德汉。他官职不大,国家某部委的项目处长,可最终却能够贪污两亿多。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这个项目处长负责审批全国千 千万万的能源项目,而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肥缺。项目是否给你批,批的速度快还是慢,就都掌握在赵德汉手中,他虽官职不大,但 手中的权力却不小。这时权力便有了寻租的空间,你给钱了,项目就能过了,给得多了,项目审批速度就更快。
赵德汉的小官巨腐不过是权力寻租的一个典型,而事实上,凭借手中的权力设租、寻租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总之,只要存在 着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就存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可能。所以休谟才会说:“我们应该设计出一系列政府制度,以便即使在流氓 占据政府职位时,也将为我们的利益服务。”
3、政绩第一
《人民的名义》开篇几集中,两条线索并进,一条是北京,一条是虚构的汉东省。当北京最高检反贪局的侯亮平在搜查赵德汉的同时, 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也准备抓捕京州市的副市长丁义珍。可汉东省检察长却拦住了陈海,原因是他要先向省委领导班子汇报, 这一汇报完,丁义珍就跑了。
这拖拖拉拉的汇报讨论的就一个问题,是规起来,还是拘起来。前者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后者是走司法程序——拘留。检察官坚持 走司法程序,先拘留。可市委书记李达康却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
为何这个时候李达康还只在意投资商?原来是丁义珍负责了一个叫光明峰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0亿元。因为汉东省省长的任期几个月 内就结束了,李达康想更进一步,政绩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李达康的做法很符合地方一把手的做法,就是GDP第一,政绩第一。升迁靠政绩这是地方官员的最大准则。很多地方为了提升GDP就走两 条路,一条是大拆大建,另外一条就是招商引资,光明峰项目恰好集合了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