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2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皇帝和皇后基本都是标配!但是,有的皇帝不喜欢要皇后,比如短命的、亡国的、特倒霉的都不再少数!可是,有一位唐朝皇帝居然为了歌姬不册立皇后,你知道她是谁吗? 唐朝,贞元年间,当时的李纯成了唐宪宗!按理说他的太子妃郭氏理应成为皇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皇帝和皇后基本都是标配!但是,有的皇帝不喜欢要皇后,比如短命的、亡国的、特倒霉的都不再少数!可是,有一位唐朝皇帝居然为了歌姬不册立皇后,你知道她是谁吗?
唐朝,贞元年间,当时的李纯成了唐宪宗!按理说他的太子妃郭氏理应成为皇后,但是李纯觉得郭氏作为郭子仪的后人,册立为皇后不妥!制衡之术,自然不能让一家独大!于是只给了郭氏贵妃的名号!他们生了个儿子叫李宥,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李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进行了改革!削藩!减弱节度使对国家的控制权!这让节度使李锜非常不满,于是就反了!可惜,寡不敌众,李锜兵败被杀!而他的家眷则被送入了皇帝的后宫!
这里面就有一个姑娘叫杜秋娘!杜秋娘是间州人,现在的江苏镇江人,她是南方的美女,秀丽而充满文采!可是家里穷啊!被迫成了歌姬,幸好的是当时讲究卖艺不卖身!所以,杜秋娘作为一个艺人在江南出名了!节度使李锜在听到她的名声之后,不惜重金买下了她,年过半百的老头对于这样的女人非常喜爱!于是乎,顺理成章的杜秋娘成了他的侍妾!
而这杜秋娘在李锜兵败后进入了唐宪宗的后宫,恰好一次表演“金缕衣”的时候获得了唐宪宗临幸。此后,杜秋娘依靠自己的文采和姿色,成为唐宪宗李纯非常重要的女人!据史料记载,此后的宪宗对后宫其他女子都没了兴致!这或许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故事吧?唐宪宗李纯将其封为秋妃,杜秋娘是他心中的皇后,可一歌姬怎么能做皇后呢?
不说后宫,就说在朝堂也说不过去!此后大臣多次叫他册立皇后,但是李纯说到:朕一生,有一秋妃足矣。李纯在43岁的时候挂掉了,而李宥在位五年也挂掉了!宦官当权,朝政混乱!杜秋娘由于没有子嗣,所以悉心辅佐孙子辈的漳王李凑!可惜,事情败露,李凑和杜秋娘一同被贬为庶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历史上有才,有美貌,有内涵,这样的女子不多,而杜秋娘算得上一位。
“速葬”,在中国历来都是与穷苦人家或穆斯林民族相连的。可是,依《明史》来看,朱元璋死后“七日而葬”。明朝堂堂开国之君死后为什么也“速葬”,朱元璋既非穆斯林,其目的当然也不在于节省国家支出,其用意到底何在?
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被“速葬”是朱允炆自己的决定。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朱元璋远在外地的儿子不能及时赶回京城,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一种说法是天气的原因迫使朱元璋不得不速葬。众所周知,明朝国都南京素有“火炉”之称,而朱元璋的去世时间闰五月恰逢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如不早早下葬,尸体很可能会腐烂发臭。与其这样,还不如来个人土为安的好,一种说法是明朝历来讲究仁孝礼制,朱允炊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速葬”实际是朱元璋的个人意愿,其目的是保护新皇帝。史称,朱元璋临死时交代过将自己“速葬”,禁止他的儿子们回京奔丧,以免夜长梦多,对新皇帝和国家安全不利。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速葬”是朱元璋用来反盗墓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计划。
其一是关于朱元璋死亡的时间。据《明史·惠帝纪》记载:“恭闽惠皇帝讳允蚊,大祖孙,摊文太子第;子也。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它仅说明朱元璋是闰五月死的,而具体哪一天没有说。现在,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如下多则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九,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一个人死亡的时间,应该是很清楚的事情,为什么史书要将朱元璋的死期写得如此模糊,其目的是为掩人耳目,故意混淆是非吗?
其二是“十三城门同时出棺”的迷魂阵。传说朱元璋下葬那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中“而发引,各门下葬”的文字可以证明这一点。各门下葬作为一种障眼法,是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
因为“速葬”之事,后来又传出“高皇帝龙蜕,在宫不在陵”一说,指出朱元璋真身未与马皇后合葬于孝陵,而是单独葬在城西的朝天宫。朝天宫如今是南京博物馆所在地,朱元璋的真身就在馆内的三清殿下。到目前为止,这一说法也没有得到证实。
朱元璋为何“速葬”,这一秘密已经随着朱元璋远去,无法迫回。而朱元璋的尸骨究竟在何方,谜底恐怕只有等到开挖明孝陵的那一天才能最终揭开。这一天或许近,或许远,但在那天到来之前,朱元璋的真身到底葬在哪里,仍将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