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1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温度对于睡眠的影响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温度对睡眠的管控能力,可能比光线还重要。专家建议,把室温降到18.3℃左右,有益入睡;而睡着后的最佳室温以16℃为佳。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沃克表示,「人们习惯把屋内或者卧室温度,调得比适合睡
温度对于睡眠的影响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温度对睡眠的管控能力,可能比光线还重要。专家建议,把室温降到18.3℃左右,有益入睡;而睡着后的最佳室温以16℃为佳。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沃克表示,「人们习惯把屋内或者卧室温度,调得比适合睡觉的温度再高一些」。
沃克说,身体需要把核心温度下降大约1.1至1.7℃,才能让人入睡,「如果核心温度过高,大脑无法顺利从清醒转成睡眠状态,也不能创造高品质睡眠。」
核心温度是人体制造热能的中心温度,而核心指的是大脑与腹腔。环境温度下降,核心温度也随之下降,通常在清晨人逐渐醒觉时达到最低点。
最适合睡眠的温度
去年10月刊载于《当代生物学》期刊的一份研究,其观察非洲、南美洲一些生活在「前工业社会」人类的睡眠模式,发现温度扮演关键的角色。其结论是,「每天的温度循环变化,可能是规范睡眠的天然有效因素。但现代环境对此极度缺乏」。
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席格表示,三批居住在热带自然环境的人类,都不是在日落不久后入睡,日出时醒来。平均来说,他们是在日落3小时又2分鐘后睡着,日出之前就醒来。冬天睡眠时间则比夏天增加一个多小时。
席格蒐集分析这三批人居住地区的气温资料后察觉,非洲坦尚尼亚哈札人的睡眠时段,是在晚上气温最低的时候。针对那米比亚与玻利维亚人的研究,他又发现对象都是在清晨,温度不再下降时醒来。
而荷兰一群科学家2008年发表在《脑》期刊的研究则指出,人在睡觉时皮肤体温上升0.4℃,可以让身体释放更多热能,进而减少醒来的次数,延长深度睡眠的时间。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建议,卧房温度应保持在15.5至19.4℃之间。该组织顾问多特维奇说,「凉爽的卧房能够改善睡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