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1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误区1 夏天吃西瓜消暑正对时,但中国大陆曾有人将剖开的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进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其表面的细菌和微生物,比没有用保鲜膜保存的西瓜更多。此消息一出,吓坏了许多人,怀疑自己平常保存食物的方法做错了吗? 对此,国际保健营养学会
误区1
夏天吃西瓜消暑正对时,但中国大陆曾有人将剖开的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进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其表面的细菌和微生物,比没有用保鲜膜保存的西瓜更多。此消息一出,吓坏了许多人,怀疑自己平常保存食物的方法做错了吗?
对此,国际保健营养学会会长、中山医学大学营养学系教授王进崑表示,细菌滋长要靠适宜的温度成全,而冰箱冷藏温度8℃以下、冷冻温度低于零下18℃,都有助抑制细菌生长速度,达到保存食物的功能。至于为什么使用保鲜膜保存的西瓜比不用保鲜膜的更容易坏,原因应该是西瓜在处理过程中,接触到刀子或器具上的细菌,或是保鲜膜破损、无法完全隔绝外来细菌所导致,而非保鲜膜本身的问题。
误区2
有人说:「韭菜、萝卜、黄瓜等新鲜蔬菜放进冰箱前,最好不要使用保鲜膜,以免让维生素流失的速度更快。」
不过,王进崑教授表示,食物的营养流失快慢关键于「切」,食物一旦经过切洗等处理过程,营养素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容易氧化流失,新鲜度也会快速降低;但食物在未处理之前,无论是否使用保鲜膜包覆,营养流失的速度都差不多。
误区3
民众家中常用的保鲜膜大致有PE(聚以烯)和PVC(聚氯以烯)两种,前者不耐热、毒性低,后者较耐热却毒性高。原则上,若在低温或常温的状态下正常使用,即使是一般的菜肴復热,保鲜膜中的聚以烯单体和聚氯以烯单体也不会被释放,不至于污染食物和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若保鲜膜破损与食物一起从生食煮到全熟或是微波,都可能让裡头的单体和毒素流进食物中,随着饮食被人吃下肚。
至于塑化剂,是制作保鲜膜的原料之一,有助塑型。在正常使用、不过度加热、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民众不用过于恐慌。
如何正确保存食物
民众放进冰箱的食材尽量先不要处理、不要切、不要洗;食物放进碗盘等容器后再使用保鲜膜包覆,包覆时避免让保鲜膜接触到食物,或菜肴汁液,以免食物中的有机酸和油脂溶于单体之中,进而污染食物。此外,冰箱并非万能保鲜盒,即使有保鲜膜帮助保存,食物冷藏保鲜也以2天为限。